警惕误食异物,预防“穿肠破肚”
“感谢各位医生护士们,是你们救了我,没想到这么一个小东西差点要了我的命!”刚脱离生命危险的87岁老干部紧紧拉着空*特色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主任顾国利的手满怀感激地说。这是前几天发生在普通外科查房时的一幕场景。原来,这位老人是被吃饭时误吞的一枚枣核扎穿了小肠,导致严重的腹膜炎而险些丧命,经历手术后脱离生命危险,目前,经康复治疗,已基本痊愈准备出院。接诊医生询问老人的饮食情况时,他回忆说,曾在入院前4天吃过年糕、羊肉等食物,此后很快便出现左上腹疼痛,第二天又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而且呕吐量较大,观察两天后,实在疼痛难忍,便于年3月11到空*特色医学中心就诊,以“高位小肠不全梗阻”收住消化内科东楼病区。入院后,该科陈英副主任查体发现,患者左中上腹腹胀、压痛明显,与一般的机械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不太一致,这引起了她的警觉,立即给予禁食、置胃管、胃肠减压及静脉补液等对症治疗,迅速完善腹部CT检查。经过前期常规治疗后,患者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持续加重,发热38.3℃,局部出现腹膜炎体征,这时,腹部CT也发现了膈下游离气体,考虑为消化道已穿孔。陈英迅速请保健诊疗科协调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兄弟科室紧急会诊,同时通知了患者家属及干休所领导前来商议方案。普通外科顾国利主任、杨海瑞主治医师接到急会诊通知后,率先赶到,详细查体并确定诊断符合腹膜炎特征,考虑为消化道穿孔,而且手术指征明确,应当机立断准备手术。但患者是位87岁超高龄的老干部,且家属提醒说“心脏起搏器已经放置了十年,快没电了”。同时,老人还合并房颤房扑、心功能不全,长期口服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术中术后的起搏器故障、腹腔出血、附壁血栓脱落、心衰、呼衰、肾衰等都可能是致命的危险。一边是腹膜炎引起感染性休克必然致命,一边是术中、术后有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同样致命,何去何从,成为摆在医生和家属面前的两难抉择。随后,保健诊疗科召集的多学科会诊也认为应该立即手术。专家们专业自信的精神和坚决积极的态度,给了家属巨大的鼓舞,表示哪怕有风险也同意立即手术。大家齐心誓从死神手中夺回老人生命。随后的抢救工作立即紧张有序展开,患者先被送至心血管内科李玉茜副主任医师处,调整起搏器工作模式,确认电量尚可维持。进入手术室后,麻醉科纪筠副主任麻醉插管、动静脉穿刺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东楼病区李凤芝主治医师术中全程监护心肺功能。普通外科顾国利主任先进行腹腔镜探查,发现“罪魁祸首”原来是一枚尖尖的枣核扎穿了小肠,局部肠管已经被覆脓苔、重度梗阻,且仍有肠液不断流出。手术组迅速果断开腹钳出枣核,并对穿孔的小肠进行了修补,ml温热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前后历时1个小时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老人被转运至监护病房进行麻醉复苏,重症医学科马宇洁主任、刘磊副主任积极抗感染、抗凝、补液、稳定循环等救治,确保老人成功渡过了危险期,3天后顺利转回普通外科。截至目前,老人已基本康复准备出院。其实,这是一例临床上常见的老年人因“牙口”不好或视力不佳而误食枣核、假牙等异物,进而导致“穿肠破肚”的典型病例。发病过程一般为肠内容物经异物刺破的肠壁漏入腹腔,引发腹膜炎,进而导致脓*败血症,接着是全身炎症反应,更进一步便是感染性休克,死亡率极高,尤其对于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是危险。这次抢救是近年来该中心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众多超高龄患者的一个缩影。抢救的成功得益于该中心多学科联合急救的协同能力——在此前多学科精准会诊基础上,还有医学影像科的准确探查等。各科室急救患者时的通力协作、无缝衔接,体现了该中心医务人员“精益求精、满腔热忱”的敬业精神与医者大爱。在此,也提醒广大战友和群众,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因不良的工作和饮食习惯而导致误食异物情况的发生。比如,有的在工作时为了图方便,喜欢将图钉、钉子、曲别针甚至子弹等物件含在嘴里备用,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或下意识的应答说话,就有可能将这些东西直接吞下,还有像老年人的活动假牙也要格外小心。避免吞食异物重在日常预防,平时一定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和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主管空*特色医学中心*治工作部主办
对外宣传中心期号
第期总编:彭家良副总编:文伟主编:赵建强编审:李晓龙、谢一责编:魏育鸽、张洪涛徐立凯、白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