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穿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文总结胃肠间质瘤的治疗 [复制链接]

1#
北京酒渣鼻医院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98818.html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全消化道肿瘤的1%~3%,发病率约为(11~14.5)/万。

可发生消化道任何部位,依次为:胃(60~70%)、小肠(20~30%)、结直肠(约5%)、食管(5%)。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位发病年龄为40~60岁,40岁以前发病较少,但发病年龄越小恶性程度越高;男女发病差异不明显。

1

治疗原则

①肿瘤发生于胃,直径≤2cm,无症状,且无不良因素(边界不规整、溃疡、强回声及异质性)者,应定期随访。

胃间质瘤的CT表现

最大面积6×6cm,有手术干预指征

②肿瘤发生于胃之外的部位,由于恶性程度较高,均应手术切除;特殊部位的GIST,如直肠、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由于联合脏器切除的风险增加,一经发现应尽早手术。

③不能切除的局限性胃肠间质瘤,或接近可切除但切除风险较大,可能严重影响脏器功能者,宜先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

④对于复发或转移的肿瘤:

a、能手术切除的尽可能切除;b、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后仍进展的复发性肿瘤,不考虑手术;c、减瘤手术仅限于患者能耐受手术且能提高生存质量时。

⑤引起完全性肠梗阻、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肿瘤自发破裂引起腹腔大出血时,可考虑急诊手术。

⑥肿瘤破裂是胃间质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术中要遵循「非接触、少挤压」的原则,且必须使用「取物袋」,以避免肿瘤破裂播散。

2

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开腹手术

        

手术目标是实现切缘肿瘤细胞阴性和保护肿瘤假性包膜完整,避免术中肿瘤破裂造成转移。

缺点:切口大、对脏器功能损伤明显、术后恢复时间长等

单纯腹腔镜手术

        

无论肿瘤大小,只要腹腔镜切除能达到切缘无癌细胞的完整切除均可行腹腔镜治疗。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

优点:①放大作用,有利于术者准确定位病灶,进行精细的解剖操作;②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等。

消化内镜治疗

        

NCCN指南建议,出现症状或超声内镜高危因素的小胃肠间质瘤(<5cm)应尽早行消化内镜切除

缺点:①手术切缘阴性无法保证;②较大的胃肠间质瘤病灶处理较难;③循证医学证据不明

A、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可切除浸润深度较浅且仅达黏膜层的病灶。不过由于GIST多起源于黏膜肌层和固有层,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受切除深度所限,目前较少用。

B、内镜黏膜剥脱术

适用于直径≤5cm、腔内性、无邻近器官侵犯和转移、包膜完整的固有肌层肿瘤的切除。

C、内镜下黏膜挖除术

是内镜黏膜剥脱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适用于直径3cm的GIST,与之相比,更能满足完整切除病变的要求。

D、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不受病变深度限制,适用于起源于固有肌层深层或与浆膜层紧密粘连的胃间质瘤。

双镜联合治疗

        

指消化内镜和腹腔镜技术联合应用。

对于较小的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具有高检出率、定位准确、微创伤等优势;对于较大的深层病灶,腹腔镜技术具有病灶清除完整、操作视野清楚、术后身体功能恢复快等特征,单独使用存在一定的缺陷,联合应用能取长补短。

A、内镜辅助腹腔镜治疗

适用于直径较大、起源于固有肌层、腔外生长型且不易在内镜下切除的GIST。

B、腹腔镜辅助内镜治疗

适用于腔内型、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以及单独内镜治疗风险较大的GIST。

5

危险度分层

术后中高危患者推荐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优先度: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格非尼)。

图源:自制

6

随访

低危患者

        

每6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持续5年。

中、高危患者

        

前3年:每3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

3~5年:每6个月随访1次。

5年后:每年随访1次。

*文中图片为丁香公开课提供,感谢授权。腹腔镜下胃间质瘤手术,怎样做到「非接触、少挤压」避免肿瘤破裂播散?怎样快速找到病灶,干净流畅的剥离出瘤体,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分险?丁香公开课联合中医院胰胃外科田艳涛主任医师,用手术实拍+全程讲解+技巧总结的教学方式,7节视频课从基础手术流程到复杂问题解析,手把手教你各类型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操作!课程已完结,可以随时观看,欢迎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