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30年竟是罕见小肠外生肿瘤作祟
“排查消化道肿瘤,医生往往会建议做胃肠镜检查。但如果做了胃镜和肠镜,检查结果都正常,却依然反复腹痛,应警惕小肠肿瘤。”
62岁的患者李女士于30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上腹痛,餐后30分钟左右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有烧灼感,至下次进餐时疼痛减轻,伴有反酸、恶心、呕吐,且多年来一直有贫血症状。曾医院按照“慢性胃炎”入院治疗,还于医院行胶囊胃镜检查,虽治疗后症状改善,但未彻底治愈。
年6月10日开始腹痛感加重,并伴有恶心、头晕、呕吐。6月20医院消化内科检查,消化内科主任郑日男博士询问病情后,初步判断为小肠肿瘤,但因之前行胃镜、肠镜检查均未发现肿物,于是建议患者做全腹PET-CT检查。
核医学科李树生主任为患者做了PET-CT检查,显示腹部软组织肿物,密度不均,大小6cmx4cm,必须手术治疗。于是患者从消化科转入普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如期进行。主医院特聘外科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毕德明教授。
患者取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于脐上1cm处取作10mm切口,置入Troca,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依次探查腹腔。之后,眼前的情况让在场的医护人员不禁一惊,肿瘤的确像郑日男博士术前预料的那样位于小肠,距屈氏韧带远端约15cm,但呈外生性生长,因此肠镜、胃镜、胶囊胃镜是很难发现的。肿瘤周围布满血管,毕德明教授决定行腔镜下小肠肠段切除术。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时间,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仅40ml。
消化内科主任郑日男博士说,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上连胃,下接大肠,因为位置的特殊性,发生小肠疾病时,难以被发现,虽然胃镜可以做到十二指肠降段,大肠镜可以做到回肠末端,但相对于5.5m的小肠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像李女士这样的小肠疾病患者,医院,做过多种检查,仍迟迟确诊不了。
李树生主任说,医院,核医学科拥有被称为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的PET—CT,以及SPECT等,多种检查手段被应用于小肠肿瘤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率。另外,核医学科还开展了甲状腺、心脏和脑等多个项目的检查,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毕德明教授说,相对于胃和大肠疾病来说,小肠疾病相对少见。小肠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恶性肿瘤则包括淋巴瘤,腺癌,肉瘤,类癌等等。像李女士这种病情复杂的病人,毕德明教授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生命只有一次、不惜一切代价、托起生命太阳”的世博理念,采用目前先进的微创腹腔镜技术为患者治疗。在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通力协作下,仅在病人肚皮上打了几个小孔,就成功地开展腹腔镜下小肠肠段切除术,并在腹腔内重新建立消化通道,不但做到了微创及无瘤原则的完美结合,病人痛苦及精神心理压力比传统开刀手术明显减少。
毕德明教授提醒,如果身体出现以下5大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患有小肠肿瘤。
症状一:腹痛。早期腹痛是因为肿物引起肠道蠕动异常;晚期腹痛是因为肿瘤堵塞肠管,产生肠痉挛,出现肠绞痛或肠扭痛。
症状二:腹部包块。小肿块一般感觉不到,通过体检可以发现;肿块较大时,用手能摸得到。
症状三:消化道出血。多数患者会出现血便或黑便,有的因长期慢性少量出血表现为贫血。
症状四:肠梗阻。腹部包块长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肠梗阻,甚至出现肠套叠,表现为腹痛、绞痛、恶心。
症状五:肠穿孔。多见于小肠恶性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形成肠篓。
而其他症状,主要包括贫血、营养不良、消瘦等,晚期病人还会出现腹水。
预约挂号
查看报告
在线缴费
医院
联系方式:
医院